01-正文
本章节下载: 01-正文 (17.27 MB)
目 录
· 设备不随机提供安装工具,请用户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自己准备安装工具。
· 设备安装过程中,会使用到不同规格大小的螺丝刀,请用户提前做好准备。一字螺丝刀会使用到2.5mm、5mm以及6mm大小的规格,十字螺丝刀会使用到2.5mm和6mm大小的规格。
图1-1 安装工具参考
操作者需佩戴防静电腕带,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图2-1 安装附件
为了便于设备通风散热,请确保设备的进、出风孔不被遮挡,并将设备安装在具有良好通风散热系统的环境中。
图3-1 散热方式示意图
由于设备较重,安装到机柜时至少需两人配合完成,以免造成设备及人身伤害。
设备侧面板提供了多个滑道导轨安装位,用户可根据机柜的深度,调整滑道导轨的安装位置;为保证设备安装后的稳定性,请确保滑道头部进入滑道导轨的最小深度为68mm。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用前挂耳比量机柜前方孔条,标记出浮动螺母的安装位置,并在标记处安装浮动螺母。
(3) 用滑道比量机柜后方孔条,标记出浮动螺母的安装位置,然后在标记处安装浮动螺母及滑道。
图4-2 安装滑道
(4) 使用M4挂耳螺钉将挂耳和滑道导轨固定到设备两侧。
图4-3 安装挂耳和滑道导轨
(5) 安装设备到机柜。
a. 一位安装人员用手托住设备底部,调整设备方位,使设备两侧的导轨正对机柜内侧立柱上的滑道。另一位安装人员协助移动设备,使两边的滑道平稳地滑入导轨,直到设备挂耳紧贴机柜前方立柱方孔条。
b. 用M6机柜螺钉将设备通过挂耳固定在机架上,保证位置水平并牢固。
图4-4 安装设备到机柜
设备安装挂耳并不用来承重,它只起固定作用。安装设备于19英寸机柜前,请确保机柜上相应位置已经安装好托盘,并且托盘足以支撑设备及其附件的重量。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确认设备的安装位置,将托盘水平固定到机柜上。
(3) 根据托盘的位置,使用前挂耳比量前方孔条,标记出安装浮动螺母的位置。
图4-5 标记浮动螺母安装位置
(4) 在标记处安装浮动螺母。
图4-6 安装浮动螺母
(5) 使用M4挂耳螺钉将挂耳分别固定到设备前面板的左右两侧。
(6) 将设备水平放置于托盘上,根据实际情况,沿机柜托盘移动设备,保证设备挂耳紧贴机柜前方立柱方孔条。
(7) 用M6机柜螺钉将设备通过挂耳固定在机架上,保证位置水平并牢固。
图4-8 安装设备到机柜
保证工作台的平稳与良好接地,并且不要在设备上放置重物。
(1) 小心地将设备倒置。用干燥的软布清洁设备底板上的圆形压印区域,确保没有油污或灰尘吸附。
(2) 将四个脚垫分别从粘贴纸上取下,粘贴到设备底板上的四个圆形压印区域内。
(3) 将设备正置,放在工作台上。
图5-1 安装设备到工作台
保护接地线的正确连接是设备防雷、防干扰的重要保障,用户必须确保正确连接保护接地线。
当设备的安装环境中有接地排时,接地线的另一端可以直接连接到接地排上。
连接保护地线的步骤如下:
(1) 用十字螺丝刀逆时针旋转拆下设备机箱接地孔上的接地螺钉。
(2) 将设备随机附带的接地线的OT端子套在接地螺钉上。
(3) 将套了OT端子的接地螺钉安装到设备机箱接地孔上,并用十字螺丝刀拧紧。
(4) 取下接地排处的螺母,露出接地柱。
(5) 用尖嘴钳将接地线另一端露出的金属丝夹成钩状,缠绕在接地柱上,并用螺母拧紧。
图6-1 工作台安装方式接地
设备可以通过连接到机柜的接地端子达到接地的目的,此时请确认机柜已良好接地。
(1) 取下设备机箱上接地孔连接的接地螺钉。
(2) 将随机附带的黄绿双色接地线的OT端子套在机箱接地螺钉上。
(3) 将接地螺钉安装到设备接地孔上,并用十字螺丝刀拧紧。
(4) 取下机柜上指定接地处的螺母,露出接地柱。
(5) 用尖嘴钳将接地线另一端露出的金属丝夹成钩状,缠绕在接地柱上,并用螺母拧紧。
图6-2 机柜安装方式接地
· Riser卡、GPU卡、RAID卡、内存条以及M.2硬盘均为选配件,请用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购买。
· Riser卡随机附带GPU卡固定片及四颗紧固螺钉,其中三颗紧固螺钉用于安装GPU固定片,另外一颗用于固定RAID卡或GPU卡到Riser卡。
机箱内部的插卡及模块包括GPU卡、RAID卡、内存条、M.2硬盘和内部线缆等,不支持热插拔,安装及维护操作必须在断电情况下进行。
在风扇未停止转动前,请不要拆卸机箱盖,以免被旋转中的风扇划伤。
RAID卡随机不附带RAID线缆,请用户根据需要单独购买。
安装RAID卡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3) 将RAID卡安装到Riser卡。将RAID卡金手指一端对准Riser卡上的PCIe插槽并缓缓插入,用Riser卡随机附带的紧固螺钉将RAID卡固定到Riser卡,并用十字螺丝刀顺时针拧紧。
图7-1 将RAID卡安装到Riser卡
(4) 将RAID线缆的一端安装到RAID卡。
图7-2 连接RAID线缆一端到RAID卡
a. 操作者面对设备前面板,用十字螺丝刀将机箱盖扳手上的螺钉沿逆时针方向拧至开锁位置。
b. 按下机箱盖上的蓝色解锁按钮并将弹起的扳手往后拉,机箱盖会顺势往后滑动一部分。
c. 双手分别握住机箱盖左右两侧,向上用力抬起。
图7-3 拆卸机箱盖
(6) 拆卸Riser卡假面板。操作者面对设备的后面板,用十字螺丝刀逆时针拧下Riser卡假面板两侧的紧固螺钉,再将假面板向上均匀用力拉出。
图7-4 拆卸Riser卡假面板
(7) 拆卸硬盘背板连接器上的线缆,该线缆是用于系统识别外置SATA硬盘的功能,拆卸下来之后请妥善保存。
图7-5 拆卸硬盘背板连接器上的线缆
(8) 将RAID线缆另一端接入硬盘背板连接器,然后通过Riser卡侧面的线扣将线缆进行绑扎。
图7-6 连接RAID线缆另一端到硬盘背板连接器
(9) 将带有RAID卡的Riser卡安装到设备。
a. 使Riser卡前部两侧分别对准主板上的导向槽,松不脱螺钉对准主板上的螺孔,然后沿Riser插槽垂直插入Riser卡,使Riser卡固定到主板上。安装过程中,请注意将Riser卡金手指与主板槽位对准后再垂直插入。
b. 旋紧Riser卡上的两颗松不脱螺钉。
图7-7 将带有RAID卡的Riser卡安装到设备
(10) 用十字螺丝刀顺时针拧紧Riser卡槽位两侧的紧固螺钉。
图7-8 固定Riser卡槽位两侧的紧固螺钉
a.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前面板,将机箱盖水平向下放置,使机箱盖内侧的蘑菇头分别对准设备两侧的凹槽。
b. 将机箱盖上的扳手往下按,直到锁定机箱盖。
c. 用十字螺丝刀将机箱盖扳手上的螺钉沿顺时针方向拧至锁定位置。
图7-9 合上机箱盖
· GPU卡固定片及三颗紧固螺钉随Riser卡随机发货,请用户在安装GPU卡前妥善保管。
· GPU固定片及紧固螺钉必须使用随Riser卡发货的,GPU卡自带的固定片和紧固螺钉因结构原因无法通过其安装到Riser卡上。
安装GPU卡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请确保设备处于断电状态。
(3) 安装GPU卡固定片到GPU卡。使GPU卡固定片上的三个螺孔和GPU卡对应位置的三个螺孔对齐,然后用螺钉固定GPU卡固定片。
图7-10 安装GPU卡固定片到GPU卡
(4) 拆卸Riser卡内部的假面板。用十字螺丝刀逆时针拧松假面板上的紧固螺钉,并将假面板向外缓缓拉出。
图7-11 拆卸Riser卡内侧的假面板
(5) 安装GPU卡到Riser卡,并根据线缆上的标签连接GPU卡电源线缆。
a. 使GPU电源线缆中标有“Riser”标识的一端连接到Riser卡的电源接口,另一端连接到GPU卡的电源接口。
b. 沿PCIe插槽插入GPU卡,并拧紧Riser卡上的紧固螺钉。
c. 用Riser卡随机附带的线扣将GPU卡电源线缆绑扎在侧面绑扎孔上。
图7-12 安装GPU卡到Riser卡
(6) 拆卸机箱盖,具体方法请参见7.1 安装RAID卡中的步骤(5)。
(7) 拆卸Riser卡假面板,具体方法请参见7.1 安装RAID卡中的步骤(6)。
(8) 将带有GPU卡的Riser卡安装到设备,安装过程与安装RAID卡方法相同,具体请参见7.1 安装RAID卡中的步骤(9)。
(9) 固定Riser卡槽位两侧的紧固螺钉,具体方法请参见7.1 安装RAID卡中的步骤(10)。
(10) 合上机箱盖。具体步骤请参见7.1 安装RAID卡中的步骤(11)。
请采用H3C公司推荐的内存,否则系统无法识别。
安装内存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请确保设备处于断电状态。
(3) 拆卸机箱盖,具体方法请参见7.1 安装RAID卡中的步骤(5)。
(4) 安装内存。
a. 确认内存条的安装槽位,打开内存插槽两侧的固定夹。
b. 调整内存方向使其底边的缺口与插槽上的缺口对齐,然后均匀用力将内存沿插槽竖直插入,此时固定夹会自动锁住。请确保固定夹已锁住内存且咬合紧密。
(5) 合上机箱盖。具体步骤请参见7.1 安装RAID卡中的步骤(11)。
· 请采用H3C公司推荐的M.2 SSD硬盘,否则系统无法识别。
· 固定M.2 SSD硬盘的紧固螺钉随主机的资料密封袋随机发货,请用户在安装M.2 SSD硬盘之前妥善保管。
设备支持宽长尺寸为22mm×80mm和22mm×60mm两种规格的M.2 SSD硬盘,两者安装区别在于,后者M.2 SSD硬盘安装前需要调整锁入主板的螺柱位置。本节仅以安装22mm×80mm尺寸M.2 SSD硬盘为例,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请确保设备处于断电状态。
(3) 拆卸机箱盖,具体方法请参见7.1 安装RAID卡中的步骤(5)。
(4) 将M.2 SSD硬盘金手指一端以倾斜角度缓慢地推进M.2插槽。
(5) 将M.2 SSD硬盘另一端轻轻往下压,使硬盘金手指与接口触角紧密接触。
(6) 用十字螺丝刀顺时针旋紧M.2 SSD硬盘顶部的紧固螺钉。
图7-14 安装M.2 SSD硬盘
(7) 合上机箱盖。具体步骤请参见7.1 安装RAID卡中的步骤(11)。
设备不随机提供FIP线卡、MIC-X接口模块、SATA硬盘以及电源模块,请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购。
· 设备运行过程中,必须确保所有可插拔模块插槽不能为空,请务必安装相应的模块或假面板。
· 请勿试图通过抓握电源模块把手或单板拉手来进行设备的搬运,否则可能因该部件无法承重而导致设备损坏。
· MIC-X接口模块不支持热插入。
· MIC-X接口模块必须与FIP线卡同时安装到设备上,否则可能导致接口模块配置丢失。
· 当FIP线卡上安装两个接口模块时,建议先安装槽位2的接口模块,再安装槽位1接口模块,否则设备机箱上盖会阻碍槽位2接口模块的正常安装。如已安装槽位1接口模块,在安装槽位2接口模块时,需向下按压槽位2接口模块拉手条,再缓慢推入接口模块。
安装接口模块的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在FIP线卡上选择接口模块的安装槽位,用十字螺丝刀逆时针拧下相应槽位假面板两侧的紧固螺钉,然后用一字螺丝刀插入假面板中间的孔位,向外轻撬拉出,取下假面板并妥善保管。
图8-1 拆卸假面板
(3) 将接口模块两端的扳手向外拉,然后将接口模块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插槽。
(4) 双手将接口模块两端扳手向内扣合,直至接口模块完全进入插槽并扣紧。
(5) 用十字螺丝刀顺时针拧紧接口模块上两侧的松不脱螺钉。
图8-2 安装接口模块
(6) 将已安装接口模块的FIP线卡安装到设备槽位中,安装步骤请参见8.2 安装FIP线卡。
FIP线卡支持热插拔。
安装线卡步骤如下:
(1) 如果线卡上还需安装MIC-X接口模块,需先将接口模块安装到线卡,再将线卡安装到设备上,具体步骤请参见8.1 安装MIC-X接口模块;如无需安装MIC-X接口模块,请参照如下步骤进行。
(2)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3) 操作者面对设备的前面板,用十字螺丝刀逆时针拧松线卡槽位两侧的松不脱螺钉,并取下假面板。
图8-3 拆卸假面板
(4) 如待安装的线卡上带有防护罩,请先拆除连接器侧的防护罩并妥善保存。
图8-4 拆卸防护罩
(5) 向下按压线卡扳手上的红色拨动开关,使扳手与设备分离。
(6) 一只手握住线卡右侧的扳手,另一只手托住线卡的底部,将线卡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插槽。
(7) 将扳手向上扣合,直至线卡完全进入插槽并扣紧。
图8-5 安装线卡
· SATA硬盘支持热插拔。SATA硬盘均支持热插入,需要注意的是,只有RAID状态下,根据硬盘指示灯状态指示要求,才可以拔出故障盘,插入新硬盘;非RAID状态下,不支持直接热拔出硬盘,需要对设备进行断电操作后才能安全拔出硬盘。
· 请采用H3C公司推荐的硬盘,否则系统无法识别。
安装SATA硬盘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拆下硬盘模块插槽假面板并妥善保管。
(3) 按下硬盘盒面板上红色按钮,弹出拉手。
(4) 将硬盘沿着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推进插槽,然后把拉手扣上。
图8-6 安装SATA硬盘
· 电源模块支持热插拔。
· 设备不支持交流和直流电源模块混插。
交流电源模块和直流电源模块安装方法类似,此处以安装交流电源模块举例。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从电源模块包装盒中取出电源模块,确认电源模块型号与所需一致。
(3) 选择安装电源模块的插槽,保证电源模块上下方向如下图所示,将电源模块沿着电源插槽导轨水平缓慢的插入,直到听到“咔”的一声表示电源模块安装到位。
图8-7 安装电源模块
(4) 如果安装到PWR2槽位,需先取下电源槽位的假面板,再参照步骤(1)进行。
图8-8 拆卸假面板
· 在连接电源线前,需保证设备已正确接地。
· 每路电源输入必须单独配置一个断路器。连接电源线时,请确保断路器处于断开状态。
· 不同电源模块配套的电源线可能存在差异,请不要混用。
连接交流电源线的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将电源线带插孔的一端插到电源模块的输入插口上。
(3) 用扎带将电源线固定到电源模块的拉手处,以防电源线脱落。
(4) 将交流电源线的另一端插到外置交流供电系统的插座上。
图9-1 连接交流电源线
连接直流电源线的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用一字螺丝刀逆时针拧松直流电源连接器保护盖两侧的固定螺钉,然后取下连接器的保护盖。
(3) 保证直流电源线插头上下方向正确(如果上下倒置,安装过程将受到电源模块直流输入插口和电源线插头特殊设计的结构限制,不能顺利进行),将其插入到电源模块直流输入插口上。
(4) 用一字螺丝刀顺时针方向拧紧直流电源线插头两侧自带的螺钉,使电源线插头固定在电源模块直流输入插口上。
(5) 将直流电源线的另一端连到为设备提供电源输入的接线端子上。电源线标签上标识为“-”的电源线插到负极端子上,标识为“+”的电源线插到正极端子上。
图9-2 连接直流电源线
连接高压直流电源线的步骤如下:
(1) 请操作者佩戴防静电腕带。需确保防静电腕带与皮肤良好接触,并确认防静电腕带已经良好接地。
(2) 将防脱线扣扣到电源模块自带的固定带上。
(3) 将电源线带插孔的一端插到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入插口上。
(4) 使用防脱线扣扣紧电源线线缆,以防止电源线插头松动。
(5) 将电源线的另一端插到外置交流供电系统的插座上。
图9-3 连接高压直流电源线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